PCB拼闆時,兩單闆間以及單闆與工藝邊間的V形分割線,成“V”字形;焊接後折斷分離,故稱V-cut。
V-cut的目的
設計V-cut的主要目的是在電路闆組裝後方便作業員分闆之用,PCBA分闆的時候一般會利用V-Cut分闆機(Scoring machine),把PCB事先切割好的V型溝槽對淮Scoring的圓形刀片,然後用力的推過去,有些機器會有自動送闆的設計,隻要一個按鈕,刀片就會自動移動并劃過電路闆V-Cut的位置把闆子切斷,刀片的高度可以上下調整以符合不同V-Cut的厚度。
提醒:PCBA分闆除了使用V-Cut的Scoring之外,還有其他的方法,如Routing、郵票孔等。
雖然PCB上面的V-Cut也可以使用手動的方式來折斷或掰斷V-Cut的位置,但建議不要使用手動的方式折斷或掰斷V-Cut,因為手動的時候會因為施力點的關系對PCB造成彎曲,這非常容易造成PCBA上面的電子零件破裂,尤其是電容類零件,進而降低産品的良率與信賴性,有些問題甚至要使用一段時間後才會漸漸顯現出來。
V-Cut設計及使用上的限制
V-Cut雖然可以方便我們輕易的将闆子分開并去掉闆邊,但V-Cut也有設計及使用上的限制。
1、V-Cut隻能切直線,而且一刀到底,也就是說V-Cut隻能切割成一條線直直的從頭切到尾,它無法轉彎改變方向,也不能像裁縫線一樣切一小段後跳掉一小段。
2、PCB厚度太薄也不适合做V-Cut凹槽,一般如果厚度在1.0mm以下的闆子,就不建議做V-Cut了,這是因為V-Cut凹槽會破壞原本PCB的結構強度,當有設計V-Cut的闆子上面放置有比較重的零件時,會因為重力的關系而使得闆子變得容易彎曲,這非常不利SMT的焊接作業(容易造成空焊或短路)。
3、PCB在行經回焊爐的高溫時,闆子本身就會因為高溫超過玻璃轉移溫度(Tg)而軟化變形,如果V-Cut位置及凹槽深度設計得不好,會使得PCB變形更會嚴重,不利二次回焊制程。
V-Cut的角度定義
一般來說V-Cut有30°、45°、60°三種角度可以定義,最常用的為45°。
V-Cut的角度越大,表示闆子邊緣被V-Cut吃掉的闆材就越多,相對的PCB上的線路就必須更往内縮,以避免被V-Cut切割到,或是裁切V-Cut的時候受損。
V-Cut的角度越小,理論上越有利PCB的空間設計,可是卻不利PCB闆廠的V-Cut鋸片壽命,因為越小的V-Cut角度,就意味著電鋸的刀頭就要越細薄,也就越容易磨損與折斷其刀片。